7月2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齐鲁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在济南圆满落幕。外国语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教学技能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奖率和获奖等级较往年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填补了我院在赛事抽取环节的成绩空白,充分展现了我院师范生培养的卓越成果。

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是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水平赛事,旨在服务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师范类高校学生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助力全省教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次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历时四个月,设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吸引了全省众多师范类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比拼。
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赛事,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通过多阶段精细化指导助力学子备赛。
多轮筛选 优中选优定选手
为选拔出最具潜力的参赛选手,学院自上届比赛结束后便启动了本届选手的推荐选拔工作。通过班级推荐、年级初选、学院复选和终选四级选拔机制,全方位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表现力。选拔过程中,学院组织资深教师组成专家评审组,从语言素养、教学设计、教姿教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最终确定3名种子选手进入推荐备赛名单,优先遴选了具有指导学生获奖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同时,学院为每位选手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其优势短板,为后续针对性指导奠定基础。
精准辅导 助力突围进决赛
针对抽取产生的9名备赛学生,学院首先为每位选手匹配了专属辅导老师,以“一对一”模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聚焦赛事核心环节的专项辅导。在教学设计上,结合选题特点打磨教学逻辑与活动设计,确保环节完整且贴合学情;在PPT课件制作上,从版式设计、内容呈现到视觉效果进行优化,提升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同时,针对授课时的教姿教态,通过示范讲解、模拟演练纠正细节,帮助选手展现自然得体的授课状态。此外,老师还全程指导视频录制的流程与技巧,确保最终提交的参赛视频符合规范、展现最佳状态。 经过一周的精准辅导,4名抽取选手成功闯进决赛,一举实现了抽取选手在赛事中的零突破,辅导成效在赛事结果中得到充分体现。
常态指导 周周精进促提升
在推荐学生与抽取学生名单确定后,专项指导工作随即启动。学院以“每周一次”为固定频率,采取“周中全书覆盖,周末随机模拟”的训练方式,为两类学生分别开展针对性辅导。对于推荐学生,导师结合其已有基础,侧重深化知识体系、拔高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拓展、思路碰撞等方式助力突破瓶颈;对于抽取学生,则主要围绕教学设计优化、任务细节打磨、教姿教态调整等核心内容持续发力,每次指导后明确改进方向,让学生在一周的实践打磨后带着问题再来沟通。这种常态化的专项指导,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吸收指导意见、稳步提升备赛能力,为后续冲刺赛事关键阶段筑牢了基础。


集中攻坚 全真模拟备决赛
进入决赛倒计时的最后两周,学院启动高强度集训模式,为选手搭建“实战化”备赛平台。专门邀请4位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加入指导团队,结合基础教育课堂实际需求,对选手的授课内容进行本土化优化。每日开展1次全真模拟决赛,严格按照省赛流程设置抽题、备课、授课、答辩环节,模拟评委现场提问,帮助选手适应高压环境。指导教师团队全程跟进,赛后立即召开复盘会,从时间把控、互动设计、教姿教态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助力选手全面提升教学技能与临场应变能力。




获奖学生纷纷表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的全方位支持和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通过备赛和参赛,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自信心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将以此为契机,继续锤炼本领,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英语教育人才。
此次大赛佳绩既是对学院教育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也为深化英语师范专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师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