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骗指南

嘿,亲爱的校园小伙伴们
当你们在规划着多彩多姿的
暑假大计时
别忘了,那些狡猾的骗子们
也正摩拳擦掌
准备上演他们的“暑期特别营业”呢!
据说,他们最爱挑三类人下手:
一是病急乱投医的银发族
二是焦虑万分的爸妈党
还有咱们这些天真又不失呆萌的
大学生!
但别怕
今天咱们就手握《暑期防骗秘籍》
教你如何机智应对让骗子们望风而逃!
记住这三大防骗法宝:
先掏钱?拜拜了您嘞!
白送上门?天上不掉馅饼!
奇怪链接?点它就是上当了!
PART 1
刷单返利:馅饼还是陷阱?
你是不是在群聊或私信里看到过这样的消息:“轻松刷单,日赚几百,足不出户,收入丰厚。”别心动,这100%是诈骗!刷单返利看似能轻松赚钱,实则是骗子的诱饵。他们先用小额返利获取你的信任,等你投入大额资金后,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款,甚至直接消失。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别被轻松赚钱的话术迷惑。任何要求先交钱的刷单兼职,都是诈骗。学校和老师也反复强调过刷单的风险,一定要听劝!
PART 2
网络贷款:“救急”还是“危机”?
“零门槛、低利息、快速放款”,这些网络贷款的广告词看着很诱人,但背后藏着巨大的风险。一些诈骗分子会以“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让你先转账,钱转过去就没了下文。就算真的借到钱,也可能陷入高额利息和利滚利的深渊。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如果真有资金需求,优先和家人商量,或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正规贷款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咨询。
PART 3
冒充类诈骗:小心“熟人”的陷阱
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辅导员、客服、公检法人员等,利用你对他们的信任实施诈骗。比如,冒充老师让你交学费,冒充客服说你的快递丢了要理赔,冒充公检法说你涉嫌违法犯罪需要转账“自证清白”。

涉及钱财的事,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老师不会通过非官方社交账号要求你转账,公检法也不会通过电话、网络办案和要求转账。遇到自称客服的人,主动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询问,别轻信对方提供的号码。
防诈骗行动指南
1.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一款反诈神器,能实时预警诈骗电话和信息,还能举报诈骗行为。打开来电预警和短信预警功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2.关注学校官方反诈宣传:学校会通过讲座、班会、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宣传防诈骗知识,认真学习,积极参与。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报告。
3.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网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社交账号设置好友可见权限,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4.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遇到拿不准的事情,和家人朋友商量。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可能会帮你识破骗局。
同学们,青春正好,别让诈骗破坏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提高警惕,牢记防骗知识,让我们一起向诈骗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