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青年学子在实践熔炉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暑假,外国语学院积极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同学们回归家乡、深入基层,在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本领。本期风采聚焦,让我们一同走近吴晓晴、闫雪和孙一丹三位同学,倾听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蜕变与真切感悟。

姓名:吴晓晴
班级:2024级跨境电子商务二班
实践岗位:老年服务中心
实践内容:为离退休老年干部解答政策、业务等方面疑问,整理图书、编辑分录,助力服务中心资料有序管理。
实践心得:参与老年服务中心的实践,让我得以真切走进离退休老干部们的世界。起初,我以为解答疑问、整理图书不过是些轻松的琐事,真正上手后才深知其中不易。
面对老干部们关于政策、业务的各类咨询,我必须先将相关内容彻底吃透,再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他们有时耳背、理解节奏较慢,一句话往往需要重复好几遍。但每当看到他们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逐渐豁然开朗,眼神里流露出信任与认可,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格外有意义。
从最初面对繁琐事务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能熟练解答疑问、高效完成整理工作,这段实践让我真正学会了耐心与细致。我更明白,老年服务中心不仅是提供帮助的场所,更是传递温暖与关怀的桥梁。我们为老干部答疑解惑、整理资料,既是帮他们对接新时代的便捷与信息,也是在默默传承着尊重长辈、用心服务的精神。

姓名:闫雪
班级:2024级商务英语四班
实践岗位:志愿服务团会
实践内容:资料整合,去需要帮扶家庭进行走访。
实践心得:暑假期间,我加入平邑县志愿联合团参与实践,两段经历至今仍清晰印在脑海。
整理志愿服务材料时,翻阅一份份记录着帮扶细节的文档,团队走过的足迹、留下的温暖愈发清晰。那些文字里藏着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
更触动我的,是走进孤困儿童家中帮忙打扫卫生的经历。我们分工协作,擦桌子、扫地面、整理散落的杂物,忙得热火朝天。孩子起初十分拘谨,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后来却轻声向我们道了谢。当原本杂乱的屋子渐渐变得整洁明亮,孩子望着焕然一新的环境,眼神里满是惊喜与光亮,那个画面我至今难以忘怀。
无论是从文字中读懂的温情,还是亲手付出的切实行动,本质都是为家乡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温暖。这段志愿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奉献的快乐,更让我对“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姓名:孙一丹
班级:2023级英语师范二班
实践岗位:龙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践内容:辅助性监管工作:材料处理、投诉处理、普法宣传。
实践心得:在龙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实践时光里,我深度参与辅助性监管工作,在不同任务中收获了实打实的成长。
整理档案时,每一份文件的分类、每一条信息的归纳,都要求精准无误。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细节,也掌握了高效处理文档的方法。
处理消费投诉的过程,则是对沟通协调能力的锤炼。面对消费者与商家的诉求分歧,我不仅要耐心倾听双方立场,更要学会换位思考,用理性的沟通化解矛盾,切实帮群众解决问题。
而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我向商户们逐一普及市场监管相关法规。看着他们从疑惑到理解,我深刻意识到,普法不是简单的“念条文”,而是为市场规范运行筑牢基础的关键一环。
这段实践让我真正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也切身感受到市场监管工作对维护公平秩序、保障民生的重要价值。未来,我期待积累更多经验,继续为优化市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