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成长:在新兴中学的英语教育
修行札记
外国语学院沈杨清
实习学校:牡丹区新兴中学
三尺讲台方寸间,万千气象自此生。于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中学的实习时光,恰似一场以心印心的教育修行——我们以专业为经,以温度作纬,在严谨的教案与灵动的课堂间寻找教育最优解。当目光与目光真诚交汇,当知识点拨引发思维火花,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便在此刻显现: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相互滋养。这段旅程教会我们,真正的教育艺术,永远发生在理论与实践的黄金分割点上。
(一)初涉教坛,志远心惶
踏入新兴中学的大门,消毒水混着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廊尽头传来此起彼伏的讲课声。我攥着听课记录本的手心沁出汗,看着文娅老师在初二(3)班用多媒体动画讲解语法,学生们高举的手臂像整齐的麦浪,突然意识到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都还停留在纸面上。校长安排的一周听课里,我跟着不同老师穿梭于各个教室:有人用情景剧点燃课堂,有人将知识点编成英文歌谣。在沙土镇二十二中学分校参加教研会交流时,老教师教案本上褪色的红笔批注,让“抓大放小,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再抽象。那些忐忑与惊叹交织的瞬间,悄然把教学理论揉进了真实的课堂脉动里。这所有的一切也在我的心底中默默种下了教好书的种子。

(二)直面困境,迷雾重重
入职伊始,我通过“七天网络”平台对初二209班(所教班级)的英语学情展开全面分析,赫然发现上学期期末考及格率竟为零,这一数据犹如一记重锤敲响警钟。随后,我通过与班主任深入沟通,结合随堂听课观察,逐渐揭开问题根源:课堂纪律涣散无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热情近乎消磨殆尽。进一步了解得知,班级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长期处于隔代抚养环境中,祖辈的过度溺爱与父母监护的长期缺位,使得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尤为强烈,部分学生甚至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的情况,班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开课首周,严峻的现实远超预期。每堂课上,超过半数学生公然酣睡,其余学生或交头接耳、或摆弄文具,更有甚者无视课堂纪律,公然顶撞教师。面对这种局面,我尝试以严厉批评、联系班主任、约谈家长、罚抄课文等常规手段进行管理,却收效甚微。作业收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每日作业上交率仅维持在20%左右,即便多次往返教室催促,效果依旧不理想。这些困境让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不断叩问自己是否具备胜任教师岗位的能力,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动摇。期间,我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然而得到的建议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地,整个局面仿佛陷入无解的困局,就连学校内部分教师也对该班级的转变持消极态度。

(三)巧思破局,星火燎原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持续调整教学策略与管理方法,从改进教学设计到优化课堂互动,从尝试分层教学到建立个人激励机制,每一次尝试都饱含期待,却又一次次被现实泼冷水。尽管课堂秩序未见明显好转,但每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懈怠的模样,我内心的责任感便驱使我无法轻言放弃。终于,转机悄然出现。我与班主任共同商议,利用班费购置字母麻将牌,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单词拼写竞赛活动。课堂上,随着电脑随机展示中文词汇,各小组迅速投入紧张的拼写比拼。学生们全情投入、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被彻底点燃,就连平日最沉默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这堂课成为开学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教学实践,学生们专注的神情与热烈的讨论声,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四)反思精进,砥砺前行
课后深入复盘,我意识到教学实践虽收获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层面,部分后进生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难以真正融入学习情境,成为课堂活动的“边缘人”;同时,课堂时间分配不够精准,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流畅,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在班级管理领域,原有的座位编排与分组模式弊端凸显,优等生与学困生呈区域性聚集,导致小组活动中各组实力差距过大,课堂竞争失去激励作用,长期下去极易削弱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改进方案。在分组策略上,采用动态分层模式,依据学生学科优势、性格特点等多维因素进行科学搭配,确保每组实力均衡。同时,赋予组长明确职责,要求其在小组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成员共同进步。配套建立的量化奖惩机制,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每周评选“进步之星”“最佳合作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经过一周实践,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显著改善,小组互助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此外,针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我通过个性化辅导、家校协同育人等方式给予重点关注;面对学生语法基础薄弱的共性问题,除了增设语法专项讲解,还结合生活实例设计趣味语法游戏,让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这些改进措施,正逐步推动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五)耕耘得获,笃行志远
历经两个月的师生共同得不懈努力,终于迎来期中考试的检验。当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涌上心头——班级英语及格率从0提升至10%,在年级的排名也跃升三个名次。这些数据不仅是对教学策略调整的有力印证,更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突破自我的无限可能,也坚定了我继续探索创新教学之路的决心。
在实习的最后两个月,我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组织的英语类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文化节”等,利用空闲时间学生们积极排练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四个月的时间时间我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得到大幅增强,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专业生涯里我将励志笃学,继续修行,希望在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