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网站!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外院支教实习(二十)

2025年07月03日 22:28  点击:[]

当我背着行囊,带着几分书卷气和满腔热忱,踏上新疆英吉沙县的土地,成为第三小学三年级的一名英语实习老师时,未曾想过,这短短数月,会成为我人生中如此深刻而滚烫的烙印。眼前,是一双双清澈又带着些许怯生生的眼睛,他们的母语是维吾尔语,英语对他们而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星空。最初的课堂,寂静得能听到窗外风沙的低语,我的热情讲解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听不懂”的茫然写在孩子们脸上,也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教育远不止于课本知识的传递,它更需要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沟壑,去真正触及一颗颗渴望被点亮的心。

一、困境中的火花:从“心语”到“星光”

沮丧过后,是沉静下来的观察与思考。我意识到,必须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用最质朴的方式去连接。我开始笨拙地向本地老师、甚至向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维语问候——“亚克西姆”(你好)。课间,我用维语问候加上夸张的手势尝试交流,这份“笨拙”的真诚,意外地融化了最初的隔阂。孩子们眼中的疏离渐渐被好奇和笑意取代,课间的“Hello, teacher!”也多了起来。

课堂的突破,源于一次“灵机一动”。教“monkey”时,看着孩子们茫然的眼神,我索性模仿起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嘴里发出滑稽的声音。瞬间,教室里爆发出久违的、纯粹的欢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模仿,单词在笑声中被牢牢记住。那一刻我豁然开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点燃兴趣的火种,需要用他们能感知的“心语”——动作、表情、声音、甚至游戏。 这成了我教学创新的起点。

面对几乎零基础的学生,枯燥的单词记忆是巨大挑战。于是,“星光闪卡”诞生了。我亲手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单词卡片(正面是单词和图片,背面是一颗手绘的金色星星)。谁能正确朗读或大胆用新词说句子,就能为小组赢得“星光”。集满星星的小组,可以点播喜欢的英文儿歌,或者获得当“小老师”领读的机会。这小小的“星光”,瞬间点燃了课堂。课间,孩子们会主动围在一起互相抽考闪卡,努力为自己的小组“摘星”。曾经害羞得不敢抬头的阿卜杜(化名),在一次又一次的“星光”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站在全班面前,声音洪亮地领读。他眼中闪烁的光芒,比任何星星都耀眼。这让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教育就是找到点亮他们的方式。

二、扎根乡土:让ABC在生活里生根发芽

我深知,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运用。为了消除孩子们对英语表达的陌生感,我尝试搭建“乡音桥梁”。教“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时,我鼓励他们先用维语感受日常问候的情境和语气:“‘你好吗?我很好,谢谢。’我们平时怎么说?感觉是怎样的?”然后再过渡到英语表达。我还把课堂搬进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模拟热闹的“巴扎”(集市),让孩子们用刚学的“How much?”和“Apple, please”讨价还价;设想邀请朋友参加欢乐的诺鲁孜节,练习邀请和感谢的对话。当英语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融入他们熟悉的“巴扎”气息和节日氛围时,学习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语言变得生动而有温度。

对于书写困难的字母,我摒弃了机械抄写,开启了“小手画世界”创意工坊。把弯曲的“S”想象成游动的蛇,用彩泥捏出胖乎乎的“O”,甚至让孩子们用身体合作摆出巨大的“M”(代表天山山脉)。学习动物单词时,教室墙壁变成了“Class Zoo”,贴满了孩子们充满童趣的画作,骄傲地标注着自己学会的“duck”、“cat”、“bird”。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触觉体验和艺术创作,顺应了孩子们的天性,学习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三、灯塔指引:导师的智慧与温暖

这段飞速的成长,离不开实习指导教师蔡老师这盏温暖的“引路灯”。她的指导精准而充满智慧。每周的听课不是形式,而是细致的“教学诊断”。课后,她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导入的图片选得好,但语速快了点,后面几个孩子没跟上”,“‘星光闪卡’规则解释时,如果请阿依谢上来配合示范一下,大家会更明白”。她总能提出一两个具体、可操作的小建议,让我立刻知道如何改进,效果立竿见影。

当我为课堂指令不够简洁清晰或突发的小状况手忙脚乱时,蔡老师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搭建“脚手架”。她先示范清晰有效的指令,然后让我在特定环节(如收发作业)刻意练习,再逐步扩展到整堂课。她分享的“课堂管理锦囊”——一个提醒的眼神、短暂的停顿、走近轻声的询问这都成了我手中的法宝。她更是我融入当地教育的“桥梁”,主动帮我联系维语老师,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常见难点;她无私分享多年积累的低年级教学资源宝库:英文儿歌、绘本、游戏点子,是我取之不尽的“智库”。更让我受益终生的是,她鼓励并指导我进行了第一次小小的教育“田野调查”——设计图画问卷和简单访谈,了解孩子们对课堂游戏的喜好和改进建议。这让我初次触摸到教育研究的脉搏,理解到“教”与“研”的紧密相连。蔡老师的存在,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位优秀的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站稳讲台、实现专业飞跃最坚实的后盾。

四、心之所向:微光汇聚成星河

站在英吉沙三小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怯懦到勇敢举手,从沉默不语到用稚嫩的英语热情交流,看着“星光”在他们眼中闪烁,看着“Class Zoo”日益丰富……我深切地体会到,支教的意义远不止于“给予”,它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与共同成长。我付出的,是知识、热情与陪伴;而我收获的,是对教育本质的叩问、对教师责任的体悟、对文化多样性的珍视,以及一份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这片广袤土地上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以及同事们扎根奉献的身影,都在无声地重塑着我。我不仅是一名传授A英语的老师,更是一名虔诚的学习者,学习如何用爱与智慧,在差异中架起桥梁。 这段在祖国西北角燃烧的青春岁月,让我明白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每一颗可能被忽略的星。这束在英吉沙点亮的微光,或许微弱,但它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未来教育生涯中永恒的灯塔,指引我毕生躬耕教坛,为促进那更广阔、更温暖的教育公平星河,贡献自己虽小却坚定的光芒。这趟旅程,名为“支教”,实为“育己”,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星光课堂”。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  设计制作: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