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网站!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外院支教实习(十八)

2025年06月30日 21:59  点击:[]

从青涩到成熟:支教路上的自我蜕变

实习学校:单县胜利路实验学校

外国语学院韩佳慧

一、初至校园:暖汤启新程

二月的单县还裹挟着料峭寒意,抵达胜利路实验学校时,张老师热情地领着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羊汤。醇厚的汤香驱散了旅途疲惫,那一刻,这座陌生的地方仿佛也因这碗暖汤多了几分烟火气与亲切感,让我对即将开启的实习生活充满期待。

二、教学初体验:从观摩到实践

休整一日后,2月24日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在张老师的安排下,我被分配至八年级。首次走进课堂听课时,学生们好奇的目光聚焦而来,我不自觉挺直脊背,努力以沉稳的神态应对。听课过程中,我不仅关注老教师的授课逻辑与课堂节奏,更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哪些知识点引发共鸣,哪些环节需要停顿,这些都成为我备课的重要参考。

随后,我开始负责八年级四班的试卷讲解与复习工作。一进入四班的教室,我紧张得忘记自我介绍,直接就开始播放听力材料。由于过度关注学生的情况,每段听力都反复确认答案、询问理解情况,导致整节课在听力部分停留时间太长。但之后随着不断调整,我逐渐掌握了讲解习题的节奏,与学生的配合愈发默契,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

三、角色进阶:迎接新挑战

五一假期后,我接到调岗通知,要前往七年级教授一班和二班的英语。这意味着从“习题课”转向正式的课文、单词、语法教学,面对全新的班级与教学任务,我难免忐忑不安。所幸七年级组的老师们倾囊相授,分享教学经验与班级学情,让我逐渐理清备课思路。而七年级学生的活泼热情,也让课堂互动充满活力。尽管初期仍有疏漏,但在师生的共同磨合中,教学渐入佳境。

真正接手一个班级和只进行试卷讲解和复习总归是有所差别。但在课堂上,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小点,也形成了我的教学风格——“问”。在课堂上我不断地提及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写多记,将记忆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当出现某个知识点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当遇到“teach”过去式“taught”时候,我会问之前学过的类似的过去式,他们会说出“caught”和“thought”,提及“thought”,我会乘胜追击,询问形近词,他们说出“through”和“though”。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适当的“装傻”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当我用询问的口气问他们某个知识点对错时候,他们会积极的查找笔记或者查询词典,找寻正确答案。这样的效果远比单纯的老师提及,学生记笔记强得多。

四、回望与成长:知行合一的蜕变

这段大三下学期的实习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成长蜕变。一方面,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让我深刻体会到“授业”的责任: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以学生的视角拆解难点,用更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校园之外的日常——无论是采购生活用品,还是与当地人的交流,都让我跳出学生身份的局限,以更贴近社会的视角感受生活。这段经历不仅是教学能力的锤炼,更是一场关于责任与成长的修行。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菏泽学院外国语学院  设计制作:刘康